山东财经

中国经济的“韧性”体现在哪儿?

国内财经 时间:2019-03-03 14:45 点击: 作者:综合 来源: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导读]3月3日下午3点,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正式开幕。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由 34个界别的各界人士组成,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广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包容性。

3月3日下午3点,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正式开幕。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由 34个界别的各界人士组成,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广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包容性。

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他的职业是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注册会计师整天跟企业打交道,就是市场经济的‘啄木鸟’。”张连起说。

作为财税专家,张连起委员的提案大都跟财税和企业有关。2017年,他提交“关于尽快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提案”,建议要针对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实施重点监控;2018年,张连起就深化增值税改革等方面提出建议,财政部专门给他发来感谢信。

今年全国两会,张连起带来的提案,是关于完善科创板注册制的建议。为此,他实地走访了“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30多家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投入、盈利能力、税费负担等情况,为精准建议打下了坚实基础。

两会还没开幕,张连起的工作“时间表”已经排得满满当当,多亏麻辣财经有备而来,抓住两会前夕的空当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一问:2018年中国经济怎么看?

张连起:事非经过不知难。回首2018年,中国经济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最终还是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6%;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CPI同比上涨2.1%;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连续6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30万亿元,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

过去几年,我国城镇每年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2018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多增10万人,连续6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完成全年目标的123.7%。同时,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速基本保持同步,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这对一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意味着2018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完成,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稳定器。

但也要看到,发展中还面临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其中,既有短期因素的影响,也有长期因素的困扰;既有周期性变化的原因,也有结构性矛盾的制约。

从经济转型进程看,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在持续改善。2015年以来GDP增速连续15个季度稳定在6.5%-7%之间,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回升,经济转型的进程稳步推进。

从结构调整看,近几年,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中央确定打好三大攻坚战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去产能、去杠杆、控债务、控地产、强环保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虽然短期产生了一定的阵痛和紧缩效应,但经济仍然实现了平稳增长,这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提供了结构性改革的现实基础。

二问:2019年如何把握“稳”与“变”?

张连起:2019年,国内外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准确判断经济形势,需要把握好“稳”与“变”的关系。

变,主要体现在国际和国内环境两大方面:一是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加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预计,世界经济增长将放缓,全球经济增长率到2020年可能会降低0.5个百分点;二是在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与国内经济下行周期叠加,部分经济指标出现波动、区域经济走势出现分化、一些行业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这表明,2019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仍然不小。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但我们一定要看到中国经济有抵御压力的韧性,长期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眼下的这些“忧”和“险”,是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必须要闯过的关口。

三问:中国经济的“韧性”有多大?

张连起:中国经济的“韧性”,我认为主要有两重含义。

一是中国经济存在着对内外部冲击的缓冲和回旋空间。中国是一个地理和人口规模罕见的发展中大国,其国内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发展阶段的落差。当前中国已成为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和财政资源充裕,且中国政府具有持续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和能力。“大国效应”与“政府—市场的动态关系”,使中国经济可以较好抵御并消化可能出现的异常波动。

二是中国经济存在着保持较快增速和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富有市场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已牢固地构筑在市场化和全球化两个“轮子”之上。作为一个拥有接近14亿人口、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的新兴大国,中国国内市场的体量、能级举世瞩目。

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中国国内市场正经历从物质产品主导转向服务产品主导的重大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会刺激产业升级、经济创新,进一步促进国内市场总量放大和结构升级。

中国经济的“韧性”,还源于经济结构的积极变化。这些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没有采取“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也没有沿袭过度投资、消耗资源的传统发展方式,而是通过改革创新,持续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了经济增长从过多依赖出口、投资,到更多依靠消费拉动、服务业带动、内需支撑的重大转变,内需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顶梁柱”。这些重大转变,凸显了中国经济质的提升,使经济增长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中国经济的“韧性”,还表现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稳定的就业能力、加强对风险的防范等很多方面。

四问:减税降费如何让企业更有获得感?

张连起:如果把一个个企业比喻成一棵树,那么市场经济就是一个茂密的森林。在这片森林里,95%都是小微企业。

为什么这几年小微企业比较多?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双创,创业创新的政策好;再一个是逆周期条件下,因为小微企业容纳的就业量最大,现在国家很多政策是鼓励就业的,所以小微企业最受益。

今年年初出台的针对小微企业降税的举措,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等8个税种和2个附加,是普惠性减税政策,可以说基本上小微企业都可以享受到优惠。

国家减税降费力度很大,为什么还有企业获得感不明显?这里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减税总盘子是根据名义税率静态计算,企业则是根据税负比较计算,两者参照坐标不同,差别较大。二是随着税费征管能力和征管信息化的提升,弹性空间和模糊地带减少,征管刚性增加。换句话说,原来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税费跑冒滴漏现象比较普遍,而现在的征管刚性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名义减税降费的程度,一减一加,税费“痛感”缓解得不如预期。

那么,减税怎么减是最有效的?把税率适当降下来,这个企业和百姓都能感觉得到。就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一样,扣了多少马上就感觉到了。下一步增值税的改革,深化增值税改革的方向,应该是降税率。这是最管用的,它一降就立竿见影。

当然,我们也需要向企业解释明白,减税也不是越多越好,降多少还要考虑到财政的承受能力,要进行精确测算。总之,2019年,要聚焦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实施“有温度、能感知、实质性”减税降费。让减税降费落地生根,使企业轻装前进。(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编辑   单钰涵   责编  赵怀朴)

    责任编辑:赵怀朴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鲁南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鲁南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鲁南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鲁南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鲁南财经网无关。4、鲁南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首页 | 财经 | 三农 | 金融 | 理财 | 商业 | 网络头条 | 消费 | 资讯 | 证券

    Copyright © lunancj.com2017-2019 版权所有 鲁南财经网 工信部鲁ICP备17033825号 公安部网备37048102006105号 技术支持:秀站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内容合作 |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