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为什么是“他们”成功入选
2017-09-22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综合点击: 次
今天,中国高等教育掀开了崭新一页。42所学校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95所学校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双一流”建设将为中国高等教育由大向强迈进而共同奋斗。随着“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公布,这一牵动全国高校乃至全社会关注的大事,也将真正迈出实质性一步。
这份名单是如何遴选出来的?为什么是“他们”成功入选?“双一流”建设和以往的“985工程”“211工程”有何关联?做好“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什么?为此,记者采访了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高校领导及多位专家。
■怎样遴选认定
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
结果公布后,社会最为关心的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如何选出来的?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产生。第一步,是组建“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具体承担遴选认定和审核建设方案的有关工作。第二步,依托专家委员会,以学科为基础,确定遴选认定标准,产生拟建设高校名单及学科。第三步,确定拟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第四步,三部委根据专家委员会意见,研究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报国务院批准。
众所周知,评价大学办学质量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从来没有一个评价及其标准能够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那么,哪些因素成为此次遴选认定的重要指标?
该负责人说,首先,综合考虑有关第三方评价,论证确定采用的第三方评价结果。专家委员会确定采用的评价包括人才培养、学科水平、贡献奖励、政策导向4类国内第三方评价。同时,还选取了高校认可度较高、客观性较强的国际第三方学科评价,体现各学科点的实力水平及国际影响力。
“其次,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特别是反映人才培养和学科水平的评价,酌情参考国际评价,统筹考虑国家战略、行业区域急需、不可替代性等因素,论证形成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认定标准;最后,据此遴选产生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论证提出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议。”这位负责人说。
他强调,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在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
【点评·专家】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双一流”建设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拥有优秀学生、学术精英、高端成果、国际声誉和一流服务等,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流大学的评价标准。纵观国外一流大学,无一不将本科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顾海良:这次“双一流”建设高校遴选,凸显了以学科为基础的理念。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要着力于以一流学科为基础,规划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要凸显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可以说,“双一流”建设遴选认定的421个学科点和部分高校自主确定的44个学科点,较为合理地分布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成为“双一流”建设的起步和发展的标志。
■为什么会是“他们”
考虑高等教育战略布局,考虑国家急需、特色鲜明、无可替代的学科
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什么是“他们”入选“双一流”建设?
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强调,遴选认定“双一流”建设高校,既要破除封闭固化的做法,又要考虑高等教育战略布局,考虑国家急需、特色鲜明、无可替代的学科。
——鼓励和支持高水平建设。“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是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前列或行列,是突破性工程,重在扶优扶强、必须坚持、鼓励、支持高水平。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把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作为遴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要因素,发挥“双一流”建设对区域、行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扶持特殊需求。对于经过长期建设、具备鲜明特色且无可替代的学科或领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但在第三方评价中难以体现的高校予以扶持。
“总的来说,就是既要继承原‘985工程’建设基础,又要加大对那些需要加强建设高校的压力,实行存量改革、激发活力。同时,还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并有利于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他说。
为何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划分A、B类,同样是社会关切的问题之一。对此,该负责人表示,这是为了打破身份固化、激发建设活力,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并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
他表示,在此后具体工作中,将做到“同等重视、同等建设、同等评价”——即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都是冲击世界一流的重点建设对象;建设方案同等要求,政策经费等都同等覆盖;考核也“一把尺子一个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
【点评·校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省良:对我们来说,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是个意外惊喜。中医药是小学科,过去不太受重视,如果按照以往的评价体系,广州中医药大学或许没法入选。但细细思索,又在意料之中。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有六所中医药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双一流”建设指导思想,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
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呼唤“一流大学”。可以说,地方大学与区域发展有着天然联系,立足区域发展,回应和服务国家与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需求,是地方大学的特色和优势,更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强大动力。
云南大学党委书记杨林:我们将围绕云南省民族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地处边疆并毗邻南亚、东南亚的“三大优势”,将资源和区位优势转化为学校的学科优势,再把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着力建设民族学、高原山地生态与地球环境学科群、边疆治理与地缘政治学科群、生命与分子科学学科群、天文学五个一流学科。
■做好“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什么
推进实施、全面落实
入选“双一流”建设,只是我国高等教育由大向强的起点。做好“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什么?
该负责人说,三部委的工作重心将从遴选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转换到有效推进实施上来,建设高校将从凝练学科方向、编制建设方案转化到全面落实上来。“通过座谈会、宣讲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进一步统一思想、交流经验,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带动帮助建设高校开好头、走对路,抓好建设落实。”
“同时,要研究制定绩效评价办法和相关政策举措,通过高校在内的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深入论证提出新时期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标准,为建设中期评价指导和周期评价作准备。”他最后强调。
【点评·专家】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建设“双一流”,重在质量和特色。高校要坚持学科有选择性的发展,关键要建设好与本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学科专业群,压缩“平原”,多建“高峰”。学校要支持传统优势学科做大做强,也要大力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特别是建设好一批能够支撑国家急需、产业转型和区域发展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
■“双一流”建设新在哪儿
动态监测、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
“双一流”建设会成为“985工程”“211工程”的翻版,会形成一入“985”终身“985”的局面吗?这是萦绕在众多高教人士心中的疑问。记者也注意到,除新增的新疆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三所高校外,其余39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都出自原“985工程”。
事实上,在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曾表示,“双一流”建设不是“211工程”“985工程”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它是一个全新的计划。
这位负责人也表示,这体现了继承创新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211工程”“985工程”等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基础,继承好已有建设成效。同时,遴选认定并非一劳永逸。“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
此外,针对目前高校出现的“挖人才创一流”的现实问题,教育部明确表示,认定遴选标准的依据、数据不与各类头衔的人才数量、各类基地平台条件等挂钩,坚决纠正高校数人头、拼硬件、铺摊子等恶性竞争、短期行为。
【点评·专家】
第二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黄达人:“双一流”建设在遴选程序上继续采用无须高校事先申报、不折腾高校的做法。同时,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遴选结果来看,原“985”工程大学都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原“211”工程大学都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这一结果肯定了以往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已取得的成效,也是开展“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