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对外开放 基金从私募走向公募
2018-04-24来源:南方网 作者:综合点击: 次
中国资本市场多层次对外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在基金领域,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1家外资机构登记成为外商独资和合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并备案8只产品。
不过,对于外资资产管理机构而言,其更为看中的是在华独资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发行公募产品。而就在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表示,要大幅度放开金融业对外开放,其中包括“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等措施,3年以后,股比不再设限。
近日,基金业协会官网挂出“2018年度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公告(第4号)(英文专场)”通知,称为满足行业发展和人才引进的需要,基金业协会推出英文语种的基金从业资格预约式考试,首场考试将于5月4日进行。
外资私募“跑步”入场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已有不少外资私募机构“跑步”入场。数据显示,自首家外商独资私募基金管理人——富达利泰投资于去年1月获批,已陆续有多家外资私募机构完成登记。目前已有11家外资机构登记成为外商独资和合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并备案8只产品,产品类型涉及固定收益型、股票型及期货及其他衍生品类,首次备案总规模约2.8亿元人民币。
这些外资私募中不乏国际知名机构,比如贝莱德、富达、瑞银、施罗德、安本标准投资、景顺等,他们的资产管理规模在全球名列前茅;此外,也有路博迈、富敦、英仕曼、惠理、安中等资产管理服务提供商。
华南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这些机构在海外拥有成熟的资产管理经验和投资经验,虽然目前市场份额并不大,但他们入华将产生“鲶鱼效应”,“对于我们本土私募基金的资产管理能力也是一个挑战,可以激励我们不断完善自我”。
基金业协会则于此前表示,下一阶段,基金业协会欢迎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来协会进行登记,协会将按照现有流程和要求进行登记备案。随着已登记机构的示范效应和外资机构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的信心,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登记为外商独资和合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本市场多层次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
近日,基金业协会官网挂出“2018年度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公告(第4号)(英文专场)”通知,称为满足行业发展和人才引进的需要,基金业协会推出英文语种的基金从业资格预约式考试,首场考试将于5月4日进行。
A股投资风格或受影响
不过,对于全球资管巨头而言,在华拿到私募管理人牌照、发行私募基金产品仅是“小试牛刀”,其更为看中的是在华独资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发行公募产品。毕竟中国公募基金市场的“蛋糕”将越来越大,摩根斯坦利与OliverWyman(奥纬咨询)联合发布的白皮书指出,2025年中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将至7.5万亿美元,约为47.1万亿人民币,约为当前规模的4倍。此前,资管巨头贝莱德首席执行官LarryFink就对在华独立运营公募基金业务表现出了极大兴趣。4月9日,其在致股东的信中表示:“获公募基金牌照之后,贝莱德就能在中国销售公募产品。这对于增加贝莱德在中国的存在感非常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愿望或许很快就能实现。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宣布了众多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磅消息,其中包括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三年以后不再设限。
事实上,目前外资控股公募基金已有先例。2016年,恒生前海基金成立,成为首家外资控股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薛掌柜基金组合研究院研究顾问刘振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随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的取消,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被外资控股,由此将影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研究风格的转变。“例如,海外成熟的资产管理公司更热衷于中长线的价值投资,同时更倾向于投资大盘蓝筹股,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A股的投资风格。”
将带来海外投研体系
外资控股或独资的公募基金大部队“入场”后,是否将对本土公募基金造成竞争压力呢?对此,刘振认为暂时不必过于担忧。“首先,国内外的投资环境有所不同,在国内当前的市场机制下,政策及监管对市场的影响较大,而国内的机构投资者经历了多年的国内投资实战经验。”刘振还认为,国内公募基金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品牌效应,许多公募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具备较强的粉丝效应。
一家本土公募基金相关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外商独资公募在中国开展业务,将带来成熟的资产管理模式、投资理念、投资策略和合规风控做法,不断推动本土同行从竞争中学习发展。刘振也表示,整体来看,近期公布的金融行业对外开放政策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带来增量资金入市的同时也将带来海外成熟的投资研究体系。
(来源:南方网 编辑 单钰涵 责编 赵怀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