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仍然是少年”,这句话应该送给乔柏华。
10年前,喜欢文艺的他去英国学习传媒,回国后创办了东仑传媒。10年里,他少年得志过,也经历过至暗时刻。他曾与父亲达成和解也与自己和解。他将自己比作“说书人”,作为一家影视公司的掌舵人,他将故事讲述给观众,同时将作品的价值挖掘出来,拍给观众。他不仅重视作品的效益,更会因为观众的肯定而兴奋,“看到网上观众的评论,会开心得像个小孩。”
近期,东仑传媒完成过亿元A轮融资,公司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现在的乔柏华,每天的工作量相当于过去一周的总和,但他并不觉得苦累,沉浸在工作的状态之中,誓要带领东仑在作品的“精品化”“规模化”两方面都有所突破。对乔柏华而言,或许不仅是公司发展迈过了一道坎,更是自己人生过去的10年成绩单。他不断向父亲证明自己,接下来的10年,他开始为自己的梦想而活。
16岁时,乔柏华就对影视、传媒等行业充满了好奇与热情。他自己也创作了多部小说。“我要不要去这些行业试一试呢?”乔柏华问自己。很快,他就决定进剧组学习,从最基础的做起,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对影视传媒业了解得越多,越觉得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足。他萌发了去英国求学的念头。
然而,父亲并不赞同,他希望乔柏华能子承父业,未来接手自己的房地产公司。乔柏华觉得影视传媒业更能体现自我价值。两人进入互相不服的状态。少年的叛逆,让乔柏华始终没有向父亲低头,这却意外成为他内心力量的来源。
父亲终究还是疼爱儿子,还是为儿子办理好出国留学的手续。如同大鱼入海,在英国留学的时光令乔柏华终身难忘。在那段日子里,乔柏华接受了系统的影视专业学习,看了大量经典影片,边看还边分析剧情,对剧中的台词能倒背如流,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讨论,“那是一段无比美妙的时光。”
2008年学成归来后,年仅21岁的乔柏华“任性”地选择向父亲借了一笔钱,创办了东仑传媒,给父亲的承诺是:会连本带息还完。现在想来,乔柏华还有些后怕,他说那时的自己是真正的“初生牛犊不怕虎”。
当年,反映现实生活的电视剧格外火爆。作为影视新人的乔柏华首先考虑的是生存问题。因此,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成了他的首选。但随着自己的成长,他却更加认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时至今日,现实主义依旧是东仑传媒选择题材的一个基本标准。尽管刚入行销售不畅,但最终还是解决了。第一部作品就赚了数百万,第二部作品又赚了逾千万,用了5年时间,乔柏华连本带息还完了最初向父亲借的钱。少年心性迅速膨胀起来,乔柏华开始心态失衡了。
“那时的自己太飘了,目中无人。心里想着别人五六十岁才干成的事情自己二十多岁就干成了,就觉得自己特别牛气。”
乔柏华迅速扩张公司,寻找职业经理人,准备拍一部有情怀的戏,正是这部戏令乔柏华进入职业生涯中的“至暗时刻”。
2013年,乔柏华为父亲写了一个剧本《别叫我兄弟》,讲述的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大潮中,被金钱异化的兄弟感情。拍成电视剧后,一开播便成为黑龙江电视台年度收视前五,并一直名列卫视收视前茅,获得业内外一致好评。然而,东仑却因为经营上的问题导致公司的整个经济流断掉,使公司出现发不出工资的情况,职业经理人发现苗头不对,很快就辞职离开。两年后公司人最少时,只剩下乔柏华、一位合伙人、财务总监三个人。
乔柏华满怀希望地向父亲借钱,希望父亲还会像上次那样“慷慨解囊”,可父亲却一口回绝了他,“这个钱我不能借,这个坎必须你自己跨过去。”少年得志的乔柏华,经历过很多通宵:通宵讨论剧本、通宵拍片、与朋友通宵玩乐……被父亲拒绝的那一晚,却是他第一次躺在床上睁眼通宵——他开始整夜失眠。
所幸合伙人始终没有离开,路还得走下去,他们一起通过卖车、抵押房子,才慢慢挺了过来,重新建立起核心业务团队。
这以后,过去那个少年得志、目中无人的乔柏华不见了。对于身处的行业,乔柏华更加“敬畏”,对于身边的同事,乔柏华也更加珍视,因为只有他们才能陪伴自己走过“至暗时刻”。少年识得愁滋味,乔柏华一夜间对人性的了解也更为透彻,“明白了谁真谁假。”
更为重要的是,人生变化再大,也没改变他对影视业的这份至诚之爱。
困难并没有打倒乔柏华,乔柏华重新组建了团队,公司重回正轨。他对作品的要求更加严格。尤其特别重视细节,在乔柏华看来,只有反反复复地打磨细节,才能出好的作品。
2018年,东仑传媒连续投资拍摄《夜天子》《我不是大师》《逆光》,三部大戏很快就会与观众见面。其中《夜天子》是东仑传媒拍摄的第一部古装剧,投资1.5亿元,由《夜天子》原著作者月关亲自担任编剧。外界评论说东仑传媒从现实剧在向古装剧转型。但乔柏华并不这么认为,古装剧只是《夜天子》的外在形式,它的创作态度仍然是基于现实主义,它故事的内核、传递的价值观也仍然是现实主义的。
事实上,东仑传媒深深地打上了乔柏华的烙印,尽管每年作品不断在变化,但乔柏华始终在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他喜欢接地气的东西,喜欢老百姓能感知的东西,喜欢具备大众普世价值观的东西,喜欢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他把向下一代传递中国传统文化里优秀的部分当成一种使命。乔柏华少年成名,却有幸得到一帮行业老大哥的言传身教,也学会坚守自己的责任感。“虽然影视业属于娱乐行业,我觉得娱乐行业你稍微有点责任感,摆正三观,你会更觉得你干这件事情有意义、有价值,而不是只赚钱。只赚钱去做房地产做好了,比这个赚钱多了。”
这种坚守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2018年东仑传媒获得复逸文化过亿规模战略投资。复逸文化总裁李海峰说,成立至今,东仑始终保持良好的营收能力和业务持续性;未来,复逸十分看好东仑持续产出爆款和头部影响力内容的能力。
现在的乔柏华每天都会反思,让自己更清醒。曾经他会对朋友感慨,做了10年,才达到今天这样的状态,实在惭愧。但转念一想,他就释然了。“万事万物都是这样,快速崛起就一定让你快速陨落。”
因为经历过,所以他领悟到“其实人生还蛮长的,慢慢来喽,一步一个脚印走踏实了,往下栽的几率就不会太大。”
心态上的变化让他的内心更为笃定,对未来也有了清醒的认识。他追求事业的成功,希望把东仑带领到更高的阶段,也让跟随他的队友能挣到钱。另一方面,他更追求内心,听从内心。他通过融资,借助资本的力量推动企业发展,但另一方面,他也把“规模化”和“专业化”放在事业天平的两端。东仑的作品规模在扩大,但通过“平台型制作人”模式,打造了几个专业的制作人工作室,专注于内容。乔柏华自比“说书人”,“说书人”正是一种具有匠心的手艺人,所以他希望在“专业化”上向好莱坞对标——好莱坞在整个产业链上,有众多专业型人才,有从业数十年的美术、道具、灯光,这才是作品质量的基石。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路程,压力时刻伴随。当压力大的时候,乔柏华就选择做一个“少年”,去和哥们撸串,去冥想打坐,去海边旅行。
“我觉得前10年是做给我父亲看看,让他看看我活得到底怎么样?”现在的乔柏华都觉得这很孩子气。后来乔柏华从朋友那得知父亲经常在外面夸他,“强硬”的父亲实际上以他为傲。
“接下来的十年我要更好地活,拍更多优质的作品。”现在的乔柏华比以前更加忙碌,但他却觉得更加充实、也更加清醒。
影视行业在快速发展、改变,东仑也在不断改变,乔柏华自己也在不断改变,但他仍然有许多不变,比如,他要坚守一个“说书人”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