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财经 > 正文
鲁南财经网

小米粒大民生!点餐要看“肚子”绝非“面子”

2020-08-17来源:齐鲁网 作者:杨维兵 许贵元点击: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些耳熟能详的警句很多稍微上点年纪的人都能背上几句,但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很多人已把这样的警句抛在了脑后,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浪费食品的行为,尤其是餐桌上的浪费现象更为突出。比如亲朋好友聚餐,饭菜随便点,主人“爱面子”,生怕客人说“小气”,结果满满的一桌饭菜,吃不了却剩下了一半或少一半,甚至有的高档饭菜也没人“伸筷子”原样不动。当有人提出“打包”,却有人偏说“谁吃这些剩菜剩饭?”在家庭里,也是不愿意食用“剩菜剩饭”,随手倒在垃圾桶里一扔了之。据媒体报道,前些年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价值2000亿元,相当于2亿人一年口粮。中国每年生产的粮食中有35%被浪费,大约为700亿吨。

  生活富裕了,包里有钱了,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到了,我们就可以浪费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基本没有缺衣少粮的人,但从世界范围看,还有很多人挣扎在贫困和饥饿线上。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早在2014年3月就印发了《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光盘行动”,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一些地方的餐饮浪费现象仍然比较严重,需要下大力气继续整治。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习近平同志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小米粒里有大民生,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坚守的道德良知。杜绝餐饮浪费,既需要刚性约束,也需要个人自觉。在刚性约束方面,除了继续重拳整治公务接待领域的浪费行为外,还要加强立法,强化餐饮企业监管,积极向浪费行为亮法治之剑。在人情消费严重,好“面子”的时候,还需要教育和引导每一个消费者破除“面子观念”,在外就餐或宴请客人时,适量点菜,理性消费,主动打包——点餐要看“肚子”绝非“面子”。在家里做饭做菜时,要吃多少做多少,尽量不浪费。同时,餐饮企业也要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推出“半份菜”或“小份菜”,要在菜品的质量上下功夫,不能一味的追求数量。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忆往昔、看今朝,优良传统不能丢掉。“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困难年代,我们知道节约,在能够吃饱穿暖的今天,我们应该更懂得节约才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角是倡导,更是警醒,提醒我们必须要有危机意识,树立“粮食是一种紧缺资源”的爱粮、节粮新观念,重拾厉行节约的光荣传统,把反对浪费作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


责任编辑:赵怀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