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旅游 家居 母婴 物业 教育 商家消费

二手交易平台“坑”多,规则亟待完善

商家消费 时间:2020-07-27 10:21 点击: 作者:马涤明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导读]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二手交易平台的飞速发展,不少人在网上买卖日用百货、数码产品、家居用品等闲置物品。防疫期间,网络二手交易平台活跃度更是加速提升。但一些平台上有卖家趁机出售过期食品、假酒假包等,影响恶劣。如何避免互联网二手交易平台成为假劣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二手交易平台的飞速发展,不少人在网上买卖日用百货、数码产品、家居用品等闲置物品。防疫期间,网络二手交易平台活跃度更是加速提升。但一些平台上有卖家趁机出售过期食品、假酒假包等,影响恶劣。如何避免互联网二手交易平台成为“假劣货集市”,成为业界关心的话题。

  伴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网络售假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随着市场监管的加强和平台机制的完善,假货问题在网络购物平台上得到了一定遏制。按理说,新兴二手交易平台可以吸取普通网购平台的教训,学习其成熟的运作与监管模式,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而有些本就衍生于大型网购平台的二手交易平台,更不该再现网购初期假冒伪劣商品“坑多”的问题。

  二手交易平台会有“假劣货集市”之称,究其原因,一是二手货的特殊性。比如对折旧程度的认同缺少标准,若卖家标称商品八成新,而货到后,买家认为不足八成新,究竟算“劣货”,还是属于消费争议范畴的问题,便需要可操作的规则和更明确的标准来定纷止争;二是平台监管设计有漏洞。报道提及,近日,在北京上大学的小王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买了限量款篮球鞋,尽管对方再三保证“绝对是正品”“不满意可申请退货”,但他收到后发现是假货,再次联系卖家,对方已“人去楼空”。

  在网络购物市场日渐成熟的当下,这种情况值得思考:卖家为何会说失踪就失踪?相较于以网店模式经营的网购平台,虽然二手平台上有不少卖家属于“散户”,但平台至少应该要求卖家以真实信息注册,出现问题时才能及时追溯到注册卖家的“行踪”,而不是任其“随意失踪”。

  此外,二手交易平台还出现了新问题,比如“买家欺诈”现象:买方收货后故意咬定商品存在质量问题而借此砍价,卖方若未留存证据则很难自证清白,只能被迫赔钱。报道提到,因为欺诈被制裁的可能性极小,很多买方热衷于这类俗称“到手刀”的骗术,以此从中牟利,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这不禁让人担心,这种“到手刀”会否演变为新的黑产?

  但不管是二手交易平台被指“假劣货集市”,部分卖家欺诈后失踪,抑或是谋利群体进行“买家欺诈”,我们都无需太过焦虑。任何的市场与经营模式都有一个不断完善、自我净化的过程,关键是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专家认为,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买卖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让售假商户无缝可钻。说到底,二手交易平台出现老问题或新问题,“规则不彰”要担部分责任,一是针对二手交易商品的规则明显滞后,二是既有网购监管规则未被有效复制。这两方面问题若能得到重视并逐步落实,二手交易平台上的各种“坑”,应该会被逐一填平。

    责任编辑:赵怀朴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鲁南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鲁南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鲁南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鲁南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鲁南财经网无关。4、鲁南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首页 | 财经 | 三农 | 金融 | 理财 | 商业 | 网络头条 | 消费 | 资讯 | 证券

    Copyright © lunancj.com2017-2019 版权所有 鲁南财经网 工信部鲁ICP备17033825号 公安部网备37048102006105号 技术支持:秀站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内容合作 |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