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日前公布,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预期增长7%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具体为——
(一)经济增长: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外贸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
(二)新旧动能转换: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11.5万元;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左右,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9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
(三)社会民生: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
(四)生态环境: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氮排放量等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目标。
压减钢铁煤炭产能860万吨
在供给侧改革方面,遏制严重过剩和落后产能盲目扩张,全年计划压减粗钢355万吨、生铁60万吨、煤炭465万吨。
加强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继续实行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鼓励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
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行动计划,积极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推进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转变、山东速度向山东质量转变、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培育建设一批示范工厂(车间)和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研究制定扩大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支持政策。
继续开展好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示范,扶持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特色小镇和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
培育壮大“5+5”十强产业
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方面,加快落实综试区建设总体方案,出台各领域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意见。
设立6000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整合各类产业引导基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着力培育壮大“5+5”十强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产业为重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
抓好鲁北环渤海湾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石化基地。
研究出台山东网络直播、网约车、共享单车等领域监管办法。
调整充实重大项目库
调整充实重大项目库,以“四新”为重点,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生物医药、医养健康、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双创平台、现代物流”和“基础设施”的“12+1”项目布局。
印发实施重大项目库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建好用好管理服务平台,创新以区域为横轴、政策为纵轴、项目为斜线的“两轴一线”推进模式,对入库项目在规划选址、建设用地、资金保障等方面优先支持。
谋划确定10个重点发展领域,从项目库中筛选100个左右省重点建设项目,构建“10+100”项目推进机制。
完成省属“僵尸”国企处置
创新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稳妥实施员工持股试点,推进一般竞争性领域中小国企的国资产权退出。
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全部纳入统一监管体系。
全面完成省属国有企业处置“僵尸企业”。
深入推进对外合作与开放
以重大交流合作项目为载体,开展“‘一带一路’看山东”等系列活动,推动钢铁、有色、建材、化工、轻工、纺织等优势产能对外投资合作。
深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在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新建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园区、产业聚集区,在省内谋划建设“一带一路”综合示范区。
放宽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扩大金融、医疗服务、教育培训等领域开放,有序放开养老、商贸流通等领域。
实施国际规则对接计划,推进外商投资审批管理体制改革,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社会效益好的外资项目实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
高速公路突破6000公里
加快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布局一批通用性或行业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新增1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200家左右省级创新平台。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开展创新百强企业试点,培育一批引领“四新”经济发展的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
加快高铁项目建设,鲁南高铁菏泽至曲阜段、郑济高铁山东段、济南至莱芜、济南至滨州、滨州至东营等项目开工建设,济青高铁、青连铁路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493公里。
高速公路里程突破6000公里,抓好普通国省道瓶颈路段、穿城路段改造。
加快青岛新机场建设,开工建设菏泽机场,推进济南机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谋划一批通用机场项目。
有序推进沿海港口资源整合,加快大型专业化码头和新港区建设。
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800万千瓦,占电力装机比重达到22%。
实施两大生态治理行动
制定新一轮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加快燃煤机组、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抓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制定我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监管办法。加强建设工地扬尘治理,开展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
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完善“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健全完善河长制、湖长制。开展重点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大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新建城区和镇区全部实行雨污分流,对造纸、印染等十大重点涉水行业实行专项治理。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强化生态环境修复,研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扩大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资金来源。
(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 编辑 单钰涵 责编 赵怀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