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 期货 银行 保险 互联网金融

央行非典型“加息”或继续 存贷款加息概率仍小

银行 时间:2017-02-21 11:01 点击: 作者:综合 来源: 新浪网
[导读]□本报记者 张勤峰 在近期上调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之后,央行日前发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格外引人关注。报告指出,下一阶段要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稳健中性是对中性货币政策的强调,但目前市场机构对货币政策取向属实质中性还是中性偏

 □本报记者 张勤峰

  在近期上调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之后,央行日前发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格外引人关注。报告指出,下一阶段要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稳健中性是对中性货币政策的强调,但目前市场机构对货币政策取向属实质中性还是中性偏紧存在分歧。分析人士指出,当前货币政策不松是事实,至于未来是呈现实质中性还是中性偏紧,仍取决于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央行货币政策在多种目标之间的权衡取舍。与历史上典型的紧缩周期有别,当前货币政策持续紧缩空间有限,调整将以预调微调为主。未来公开市场逆回购、MLF等操作利率仍存上行可能,但目前来看,央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仍属于小概率事件。

  四方面值得关注

  央行于2月17日发布2016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纵观报告全文并结合机构解读,报告有以下几方面内容值得关注:

  首先,在货币政策操作回顾部分,央行对过去一段时间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及利率水平的变化进行了说明。

  2016年,市场对货币政策趋势的疑虑最初源自央行持续不降准的做法,但真正引发政策收紧担忧的还是三季度央行重启14天和28天期逆回购品种。对此,央行2016年四季度货币报告指出,增加逆回购操作期限、品种,适当延长央行资金投放期限,意在引导金融机构提高负债稳定性,控制“以短搏长”造成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风险。

  谈及本月初逆回购中标利率上行,央行重申,此次中标利率上行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反映了2016年9月份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上行的走势,是在资金供求影响下随行就市的表现。有机构分析认为,央行此举有意强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市场化属性,淡化其政策信号,避免市场做出过度解读。

  其次,央行明确将于今年一季度MPA评估时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并提到“逐步探索将更多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暗示未来可能有更多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落地。

  再者,在宏观经济展望部分,央行特别提到通胀预期有所上升,未来变化值得关注。此次货币政策报告中多处提及通胀,并设有专栏分析PPI。机构点评称,通胀预期上升与通胀压力上升有别,近期通胀预期上升虽引起央行关注,但央行对实际通胀压力仍持保留态度,因此货币政策也不应做出过度反应。

  最后,在货币政策趋势展望部分,央行货币政策思路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保持一致,主要又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调整为“稳健中性”;其二,强调控制货币总量稳定,重提货币“闸门”,对流动性管理的定调从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调整为“基本稳定”;其三,特别提出抑制资产泡沫,防止“脱实向虚”,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报告明确提出房地产价格泡沫是央行关注的主要风险之一。

  不松但也不会很紧

  从2016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来看,宏观金融政策转向更加关注抑泡沫、防风险,为过去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提供了理由,而经济企稳回升、通胀预期上升也支持货币政策在边际上做出适当调整。央行指出,下一阶段要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总需求管理,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从字面上理解,稳健本身就有中性的含义。央行副行长易纲日前亦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中性的态势,就是说不紧不松。前述货币政策报告提到,之前受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等多种原因影响,部分时段的货币政策在实施上可能是稳健略偏宽松的。这或许解释了当前为何要在“稳健”再加上“中性”一词,以此表明货币政策基调较此前更趋于实质中性。

  不过,不少机构认为,当前货币政策是中性略偏紧。从稳健略偏宽松回归实质稳健,也确实意味着货币政策出现了边际上的收紧。分析人士指出,当前货币政策不松是事实,至于未来是呈现事实中性还是中性偏紧,其实仍取决于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央行货币政策在多种目标之间的权衡取舍。目前来看,与历史上典型的紧缩周期有别,当前货币政策持续紧缩空间有限,调整将以预调微调为主。

  中金公司报告指出,货币政策报告正式提到“货币闸门”,表明货币政策取向比之前已经收紧,但不能就此简单认为货币政策进入传统紧缩周期,因为有多目标的平衡和取舍问题。未来货币政策调控的形式将更加灵活多样,不碍于传统的紧缩模式,要在控制金融杠杆、防范房地产泡沫、防范通胀风险的同时,兼顾经济稳增长目标,因此货币政策仍会遵循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模式,综合运用价、量和宏观审慎工具来实现多重目标。

  存贷款加息概率仍小

  综合机构分析来看,如果后续货币政策需继续边际收紧,央行继续上调货币市场操作利率的可能性较大,而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依然是小概率事件。

  分析人士指出,在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发生变化后,央行对于银行体系流动性具有更大影响力。去年四季度,货币市场利率率先大幅走高,公开市场逆回购、MLF等利率随后上涨确有跟随上调的意味,但货币市场利率上涨源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收紧,本身就是央行主动调控流动性的结果。因此,此前系列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利率上行,应是央行货币政策意志的体现。基于此,央行强调逆回购利率上行的市场化属性,可能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避免市场按照过去经验做出诸如“连续加息周期”到来等过度解读;二是暗示日常货币政策工具利率的弹性可能加大,未来类似的调整可能变得更频繁。

  按照这一思路,未来公开市场逆回购、MLF等利率仍存调整可能。如中金公司认为,央行价格工具很大程度上就是指公开市场操作、MLF等利率,去年9月以来,回购利率、Shibor、同业存单等利率变化幅度远远大于10bp,PPI和CPI今年也有较明显上行。无论从避免套利空间还是修正负利率、继续推动去杠杆、传递价格信号等角度看,适时上调逆回购、MLF等操作利率的可能性仍偏大。

  央行后续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则仍较小。分析人士指出,近期公开市场逆回购、MLF利率上调背后,信贷超预期、通胀抬头是触发剂,推动金融去杠杆是大背景,避免与已经上行的市场利率形成套利空间是关键,这与以抑制宏观总需求、剑指实体经济的存贷款利率上调有本质的不同。南京银行(12.300-0.17-1.36%)报告称,央行上调政策利率意在控制金融杠杆,而非提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在实体经济尚未完全企稳的情况下,提高贷款利率没有必要。中金公司报告也认为,今年存贷款利率上调还是小概率事件,不过,去年四季度信贷利率已止跌,未来在旺盛信贷需求的支撑下,信贷市场利率可能出现一定上浮,幅度不会很大。中金公司进一步指出,外部因素对央行利率政策的影响更值得关注,如果美联储加息速度超预期,则不排除被动加息的可能性。

  综合而言,当前货币政策更趋实质稳健,在多重目标的艰难平衡过程中,进一步边际收紧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有别于传统的紧缩模式,当前货币政策调控更显现出阶段性、结构性和精细化的特征。(张勤峰)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鲁南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鲁南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鲁南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鲁南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鲁南财经网无关。4、鲁南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首页 | 财经 | 三农 | 金融 | 理财 | 商业 | 网络头条 | 消费 | 资讯 | 证券

    Copyright © lunancj.com2017-2019 版权所有 鲁南财经网 工信部鲁ICP备17033825号 公安部网备37048102006105号 技术支持:秀站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内容合作 |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