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因素、价格因素、供需信息不畅等因素导致的少数临床必需药品供应紧张情况时有发展,短缺药品如何保供?经济导报记者25日下午从山东省卫计委新闻通气会上获悉,该委与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等10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在综合分析我省药品供应保障现状基础上,按照“多源监测、分级应对、分类管理、会商联动、保障供应”的原则,提出了“12345”的政策框架,包括:
建立省级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结合国家短缺药品清单,建立省级短缺药品管理清单,进行重点监测并实行动态管理。
建立省、市两级部门会商联动机制。我省已建立了由省卫计委、省发改委等10部门组成的部门会商联动机制,重点评估短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研究完善重大政策和制度,协调解决省内跨市药品短缺问题。各市也要建立相应会商联动机制。
构建三级四维全方位监测网络。拓展医疗机构监测哨点范围,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的短缺药品信息上报体系,实现医疗机构监测全省全覆盖。同时,将监测范围从需求侧向供给侧延伸,逐步构建形成医疗机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重点人群四维监测网络。
采取五项精准措施。区分不同情况,通过加强供需对接、实施定点生产、协调应急生产、加强储备保障、打击违法违规行为5类措施,既应对临床必需、用量小、交易价格偏低、企业停产或临床需求突然增加等问题,又要下力气依法打击各类不当行为,综合施治,统筹考虑应对措施。
其中,在供需对接上,对接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和流通企业业务操作系统(CMS),实时掌握流通企业实际库存,为医疗机构提供采购信息支持,避免供需信息沟通不畅导致短缺。
综合临床必需、用量小或交易价格偏低、企业生产动力不足等因素,遴选定点生产品种,通过政府定价、价格谈判、市场撮合等多种方式确定统一采购价格,面向有资质的生产企业,招标确定定点生产企业,直接挂网由医疗机构优先采购使用。
山东将严厉打击哄抬价格和垄断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失信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对屡查屡犯的短缺药品及原料药垄断案件相关经营者,依法制定禁止其从事医药行业的措施。
(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 编辑 单钰涵 责编 赵怀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