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迪车异味致病”的投诉,并未随“3·15”的过去而平息,相反有愈演愈烈之势。
就奥迪车主反映的异味问题,有媒体报道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介入调查。而《中国经营报》记者也从中国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确有相关部门介入调查。此外,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也与一汽-大众奥迪方面进行了交涉。
记者就是否组织专业的检测机构对车主反映的问题进行抽检等问题致电致函一汽-大众奥迪方面,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但一汽-大众奥迪官方客服回复称,“建议车主自行去有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有异样会派专人跟进解决。”但就目前监管局介入调查等问题没有做出正面回应。
“我们车主的诉求是,请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检测奥迪车内饰材料,并把结果公诸于世。”奥迪车主代表方某爱人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记者关注到,奥迪汽车股份公司财务、法务及中国业务董事宋寅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中长期来看,我们将实现在中国市场每年100(万)的销量目标,这其中电动化车型将贡献30%-40%的销量。”销量目标是否能够达到未可知,但目前亟待厂商重视“奥迪车异味”事件。
但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减震阻尼片或是异味的罪魁祸首。明华有道咨询公司执行总监封士明表示,“我觉得异味来源之一是阻尼片,在车身骨架形成之后,为了消除震动、更好的隔音,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都会在车身骨架上铺装阻尼片。”
国家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尽管“3·15”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但是“奥迪车异味”事件并未随之平息。近日,一个记录了85名患者的名单、一个将近3000人的QQ维权单在网络流传。这份名单详细统计了患病奥迪车主的省份、姓名、性别、年龄、车型、车辆识别代码、病型、购车时间以及发病时间。
记者从奥迪车主代表方某的爱人处了解到,其中33名车主的详细信息(诊断、车本、死亡证明等)已经递交给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
有媒体报道称,就车主反映“奥迪车异味”事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高度重视,并作了批示,由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中国消费者协会等相关部门立即展开了行动。记者从中消协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确有相关部门介入调查。此外记者了解到,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也与一汽-大众奥迪进行了接洽。
“我们车主的诉求是,请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检测奥迪车内饰材料,并把结果公之于世。”奥迪车主代表方某爱人告诉记者。但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介入调查一事,一汽-大众奥迪并未作出回应。
厂商不回应,那么奥迪4S店怎么应对车主的问题?北京一家奥迪4S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那个只是一些谣言,你可以来咱们店体验,咱们每辆车出厂都会有质量检测报告,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有奥迪车主反映自己购置的车辆存在异味问题时,收到了奥迪4S店出示的编号为WCL17506-1DE检测报告,奥迪4S店借此来证明奥迪车空气质量合格。记者从检测报告中看到,检测机构为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顺义),检测时间为2017年5月。检测数量为1辆。这个检测报告是否能够证明奥迪车车内空气质量合格?
“这个报告,对它的整个产品没有证明效力,我们只是对检测的那一辆车负责,其他批次的车内空气质量状况,我们不负责任。”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顺义)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它本身把这个报告给您,就是很不负责任的态度。”
异味与致病因果难论定
2013年车质网就有奥迪车主投诉车内“异味”的记录,近几年来投诉更是不断增多。“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苏晖告诉记者,车内异味并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情况。
记者关注到,自从今年3.15“奥迪车异味”发酵以来,奥迪维权车主越来越多。面对“声势浩大”的车主投诉维权,奥迪却不为所动?奥迪车异味维权代表方某的爱人告诉记者,一汽-大众奥迪尚未出面主动与车主交流,解决问题。
苏晖认为,光是消费者投诉不够引起重视,需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几个部门出面与奥迪交涉。此外,反映异味致病的车主数量与累计销量(2013~2018年)相比,比例较小或也是原因。记者统计发现,2013~2018年,一汽-大众奥迪累计销量超过300万辆。
更有业内人士认为,车辆存在异味与车主患病之间的因果关系难认定也是厂商“冷处理”的原因之一。但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奥迪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却是不难做到。记者关注到,在奥迪“异味门”后,不少奥迪车主通过专业检测机构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了检测。
“前段(时间),某品牌车甲醛超标事件闹的人心惶惶,我的车开了一年,检测确实超标,经过朋友介绍做了除甲醛处理,效果不错,孩子也反馈没有难闻味道了。”某奥迪车主反映称。汽车行业分析师万春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像有些车检测结果显示,苯、甲醛等指标超标了,这都不应该,国标是最低的一个行业标准,不能触及到它的底线。
此外,封士明告诉记者,此前大家把焦点放在了甲醛上,认为甲醛致癌。其实汽车异味的挥发物里面不仅有甲醛,还有乙醛、苯等。
建议寻找可替代性材料
“车内空气质量水平是综合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为汽车内饰由多个零部件组成,比如塑料件、橡胶件、地毯、隔音、减震阻尼片,出现异味不能简单说是某一个零部件造成的。”万春雷分析称。
但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减震阻尼片或是异味的罪魁祸首。封士明表示,“我觉得异味来源之一是阻尼片,在车身骨架形成之后,为了消除震动、更好的隔音,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都会在车身骨架上铺装阻尼片。”
封士明进一步分析,“最大的问题就是用水性环保阻尼片还是用沥青阻尼片,两者成本差别很大,事实上,很多品牌,包括豪华车品牌都使用了沥青阻尼片。”“但是沥青的阻尼片,它会释放出一些有害的物质。”万春雷告诉记者。
值得关注的是,每次异味事件的矛头都直指“沥青阻尼片”。事实上,2013年,央视“3·15”《豪车里的怪味》便曝光了豪华车品牌使用沥青阻尼片。记者查阅资料也了解到,沥青阻尼片的缺点是含有苯并芘等致癌物质。
2017年,在媒体和车主代表的见证下,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通过抽检,证实奥迪车车内空气质量普遍不合格(此次抽检的批次均在一汽-大众官网公告的异味车的年限范围内:2013~2016年之间出厂的)。
我国作为汽车保有量大国,面对严峻的汽车空气质量问题,怎么解决?苏晖建议,可以找替代材料。事实上,使用环保材料,国外早有先例。原中国重汽(18.370,-0.23,-1.24%)技术中心汽车材料专家周光亚曾撰文称,“自九十年代开始,西欧、北美各大汽车公司,在汽车驾驶室中禁止使用含沥青的材料,斯太尔(3.200,-0.23,-6.71%)、德国曼以及奔驰等汽车公司相继开发使用了新型无沥青隔热密封阻尼胶板。”
那么国内为什么还使用沥青阻尼片?封士明、万春雷一致认为,成本是决定厂商选择的因素。“目前对国内有机非金属零配件及原材料配套厂而言,环保新材料的应用不存在技术障碍,只是如何降低成本的问题。”周光亚曾在接受中国汽车材料网采访时建议,所以强制性标准(GB27630-201X《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应该尽快推出。这里标准的实施不是时机是否成熟的问题,而是是否站在保护消费者身心健康的立场上的问题。(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