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这种虾仁“他们自己都不吃”,严重超标!

网络头条 时间:2025-03-16 17:16 点击: 作者:无 来源: 临沂新闻
[导读]开多家电商平台,很多消费者都会看到这样的广告推送,新鲜、饱满、有嚼劲的虾仁,只要你轻轻一点,一两天的时间,它就能出现在你的餐桌上,孩子老人都喜欢。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虾仁销售的广告里,不断出现零添加零保水剂的字样。 商家们解释,保水剂即食品

开多家电商平台,很多消费者都会看到这样的广告推送,新鲜、饱满、有嚼劲的虾仁,只要你轻轻一点,一两天的时间,它就能出现在你的餐桌上,孩子老人都喜欢。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虾仁销售的广告里,不断出现“零添加”“零保水剂”的字样。
商家们解释,保水剂即食品水分保持剂,常用复合磷酸盐,这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制剂,一般呈白色粒状或粉末状结晶,亲水性强,能在加工时保持虾仁的水分、提升口感和延长保质期,业内称这样处理水产品的方式为“保水”或“泡药”。
    商家们纷纷做出保证,可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3·15”晚会和《财经调查》栏目同时接到群众举报,称有部分生产厂家在加工水产品时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

“尚方舟”食品公司
      为深入生产一线调查,在业内知情人的指引下,记者前往名为尚方舟的食品公司。工作人员透露,他们会依据客户需求,定制不同规格的虾仁。记者走进该企业库房,只见地面上堆放着各种大袋的复合磷酸盐保水剂

按照国家的规范,一定量添加保水剂,本意是为了改良虾仁口感、保持水分,增加保质期。但保水剂的规定到了部分企业的手上,却有了其他的用途,首先就是——增重

这家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保水百分之二十,意味着虾仁吸收水分之后体积变大,重量增加了百分之二十。走进企业的生产车间,地面上并排放着几个黄色大桶,桶里青黑色液体中搅拌的正是泡药的虾仁。

工作人员说,他们会按客户要求的保水率,确定浸泡时间。

记者查阅国家相关法规得知,国家对冷冻水产品中磷酸盐的添加量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冷冻虾仁中,磷酸及磷酸盐以磷酸根计,每1000克最大使用量为5克,即千分之五。然而,根据记者调查,该厂虾仁磷酸盐添加量千分之三十,浸泡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保水率高达百分之二十,这会导致虾仁磷酸盐含量严重超标,企业负责人却对此并不在意。

生产企业究竟会违规添加多少保水剂呢?一家企业的生产线,不能说明问题,记者继续来到另一家工厂——中青海洋水产有限公司。

中青海洋水产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大概说,100斤(虾仁)泡回来124斤,做出来124斤。

记者:多出24斤?

工作人员:对。

保水剂成了虾仁增重吸水的一个重要工具,毕竟水比货压秤,添多少,就能多出多少重量,这就是多出来的企业利润。而且卖相好、口感还脆,价格还可以卖得更高。

中青海洋水产

在中青海洋水产的生产现场,记者目睹了泡完药的虾仁后续加工流程。刚从桶里捞出的虾仁,直接被送上包冰机的传送带,迅速进入冰冻环节,眨眼间就裹上了一层冰衣。

工人告诉记者,这看似简单的操作,实则暗藏玄机,包冰是为了二次增重,进一步增加虾仁的重量,赚取更多利润。

在良基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拿出一款虾仁样品,告诉记者,这是质量上乘的产品,所用的虾是蛟塘虾,由本地新鲜虾制作而成。为了保证虾仁的口感,保水率只做到了16%到18%。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保水剂添加量的多少一般由虾仁的价格决定,价格高的虾仁保水率相对会低一些。保过水的虾仁,吃起来又滑又嫩,销量很好。但这样的保水虾仁,工作人员自己却不吃。

记者在与多家水产加工企业的接触中了解到,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保水剂的添加,已经成了他们一个增加产品重量、强化虾仁口感的挣钱法宝。

走访过程中,多家企业告诉记者,尽管虾仁在加工时添加了保水剂磷酸盐,但他们的成品外包装上,并不作标注,成分表仅标明虾仁和水。

连云港鲜知肴食品公司

连云港鲜知肴食品公司,其主要业务是给电商平台供货,记者走进这家企业的生产车间,这里的环境令人担忧。狭小的房间脏乱不堪,工人没有任何卫生防护措施,直接将冻虾仁装袋称重、封口后发货。

当记者询问包装上是否应标注保水剂相关信息时,负责人表示:不标注。

在渔趣多食品有限公司代理的虾仁产品的配料表上,也没有标注添加了保水剂磷酸盐。该公司负责人解释,虾仁作为生鲜和食用农产品,标签无需太过详细。

行业内的这些个别企业,如此违规地超量添加磷酸盐制造出来的“保水虾仁”,究竟会对消费者的身体造成何种影响呢?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可能会带来健康风险,例如消化系统问题、导致人体的钙磷比失衡、缺钙、引发心血管疾病。
“3·15”记者将这些样品送往权威检测机构进行了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

宝辉水产有限公司生产的冻虾仁磷酸盐总量每公斤7.57克,相较国家最高允许标准含量超标51.4%;

良基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冻虾仁磷酸盐总量每公斤12.5克,相较国家最高允许标准含量超标145%。

最新进展:

江苏连云港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网记者,目前赣榆区已经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对这个事情开展调查,相关情况后续会有相关专题发布。

 


    责任编辑:赵怀朴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鲁南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鲁南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鲁南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鲁南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鲁南财经网无关。4、鲁南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首页 | 财经 | 三农 | 金融 | 理财 | 商业 | 网络头条 | 消费 | 资讯 | 证券

    Copyright © lunancj.com2017-2019 版权所有 鲁南财经网 工信部鲁ICP备17033825号 公安部网备37048102006105号 技术支持:秀站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内容合作 |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