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年才正式组建的中国雪车队如今已有喜讯传来:记者日前从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获悉:中国雪车队已获得平昌冬奥会雪车项目两个男子双人车参赛资格、一个男子四人车参赛资格,以及钢架雪车男子项目一个参赛资格。中国选手的身影将首次出现在冬奥会的雪车赛道上,这不仅创造了历史,也是对过去两年各方积极努力、弥补短板的肯定。中国雪车正从逆境中起航,努力探索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建队两年取得多项突破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专业性强、受场地局限大,雪车雪橇项目在中国没有开展,直到2015年,以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为契机,中国雪车队正式成立,才填补了中国在这一项目上的空白。
组队时间短,但中国雪车队争分夺秒,积极争取参加国际大赛,抓住机会提高水平。去年大年初一,国内还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春节气氛,中国钢架雪车队已经在美国的普莱西德湖进行了几天的训练和比赛。当天,来自内蒙古的队员耿文强获得了洲际杯第五名,创造了新的个人最好成绩,同时创造了中国钢架雪车的历史,也为队伍增添了一分喜气。
2017年2月,中国队首次亮相雪车世锦赛。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世锦赛资格,对队伍而言已实属不易。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女子双人雪车比赛中,应清/马园园两名选手在前三轮排名第二十位,顺利获得了决赛权,中国选手首次闯入雪车世锦赛决赛。
“我们有的队员很有舵手的天赋,也不缺乏勇敢的精神。”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雪车雪橇部部长胡洁曾说,“雪车雪橇有一定危险性,但队员们在训练中即使受伤也不畏惧,很拼命,有一股韧劲儿。”
进入冬奥赛季,世界各队对冬奥会积分的争夺日趋激烈,中国队前进的脚步也在继续。雪车世界杯首站比赛,耿文强在男子钢架雪车全部31名选手中排名第七,再创佳绩,也实现了中国选手在雪车世界杯上参赛和完赛“零的突破”。他的成绩,被国际雪车联合会官方网站称为“本站比赛最大的惊喜”,而耿文强也成功地将惊喜延续到了最后——经过近一个赛季的努力,截至2018年1月15日,他在国际雪车联合会的排名为第二十七位,为中国队锁定了一个平昌冬奥会参赛名额。与此同时,雪车项目,在全队的共同努力下,由邵毅军、李纯健等队员获得了两个双人车和一个四人车项目的冬奥会参赛资格,同样创造了历史。
科学训练将是重中之重
由于长期的项目空白,雪车雪橇国家队成立之初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为了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体育总局启动了跨项跨界选拔冬季项目人才工作,几次进行选拔测试,为弥补冬季运动“短板”提供了支持。2015年,国家雪橇、钢架雪车、雪车队先后成立,根据项目特点,队员主要是从田径、重竞技等项目转项而来。来自上海的应清就是从田径女子100米栏转项进入雪车国家队的,自身的天赋加上不懈努力,让她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就获得了世锦赛的参赛资格。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长高学东表示,国外有田径运动员或橄榄球运动员转项练雪车的先例,这个项目需要运动员有力量,还要有速度。“比如练过短跑的运动员在雪车助推跑的时候会有比较好的爆发力,能让车达到较快的出发速度,在跨项选材的时候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项目特点都会成为重要的参考因素。”高学东说。
不过,从夏季运动到冬季运动,其间的项目鸿沟该如何跨越?“雪车项目的时速最快能达到140公里,开始训练都是让队员低速练习,先滑半程。”高学东说,“对于新开展的项目,运动员和我们的教练员都需要一个适应和熟悉的过程。”
聘请外教让中国雪车雪橇队从组建开始就站上了高起点,不过与此同时,队伍也一直在努力寻找科学、有效且适合中国选手特点的训练方法。去年夏训时,队伍特意聘请了专家团队,为运动员进行心理疏导。由于雪车项目速度快、危险性高,加上很多队员对项目不了解,及时的心理辅导有利于排解运动员在赛道上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此外,冬运中心雪车雪橇部还聘请了营养、医疗、体能等方面的专家团队多次下队指导,为队员们量身制定营养补充、伤病治疗等方案,并提出科学的训练建议。
“跨界跨项选拔人才只是走出了第一步,使队伍从无到有,后面科学的培养和训练才是重中之重。”高学东说。
发展短板有待全面弥补
与其他众多的雪上项目一样,缺少场地是制约中国雪车雪橇项目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中国还没有雪车雪橇的标准赛道,国家队的训练只能常年在国外进行。而在世界范围内,国际雪车联合会认证的标准赛道也只有15条,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亚洲多国,其中德国拥有4条赛道,有利的场地条件也使得德国多年来处于雪车雪橇项目的世界领先位置。
以筹办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北京延庆正在建设世界上第十六条标准赛道,也是中国的第一条雪车雪橇赛道。这条赛道建成之后,运动员的实战训练不必每次都远赴国外,同时中国举办雪车雪橇国际大型赛事也将成为可能,场地建设将为雪车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搭建起重要平台。
“我们如果有了便利的场地条件和训练条件,进步会很快。”哈尔滨体育学院院长朱志强认为,雪车雪橇有一定的技巧性,比较适合亚洲人开展。
不过比起世界强队,中国的雪车雪橇仍然存在着10年以上的发展差距。人才短缺问题突出,不仅专业运动员缺乏,项目的专业服务人才同样数量寥寥。
“我们的雪上队伍跟外教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全方位的,”高学东认为,在本土教练的培养、装备的维护和研发及建立科学的训练模式等方面,中国队要做的还有很多。
提升公众对雪车雪橇的认知度和关注度,也应成为未来的发力点之一。即将到来的平昌冬奥会将成为项目在国内的“圈粉”良机,不过如何扩大群众基础,为大众提供更多了解甚至亲身体验的机会,还需各方继续创新思路、不断探索。(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 单钰涵 责编 赵怀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