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规模增速放缓
岁末年初的理财市场上出现一波“翘尾行情”。民生证券监测数据显示,按照银行理财产品期限分类统计,上周(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月6日),3个月以内产品共发行1065只;3个月至6个月产品共476只;6个月至1年期产品共252只;1年以上期限产品共15只。本周,3个月至6个月、6个月至12个月期限品种发行占比较上周提高。
不难发现,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提升理财产品收益来迅速吸取资金,仍是不少银行调节流动性的重要方式。不少银行业内人士坦言,上述情况在2017年发生的频率将会越来越低。
“现在银行的杠杆真是降下来了,大家都在主动控制规模。”四川一家城商行金融市场业务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尽管到了往年冲时点的日子,但他所在的这家银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并没有显著提高。他预计,今年该行全年都将维持规模增速放缓、预期收益率平稳下滑情况。
交通银行(5.800, 0.01, 0.17%)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近年来,在表内资产增速受限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普遍将发展表外业务、做大表外资产规模作为转型主要方向。尤其是表外理财业务,2016年以来,虽增速有所下降,但同比增幅仍达40%以上,大幅高于其他业务。2016年底,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相继推出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政策及《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这两项政策措施的落地将对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业务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看来,2017年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增速必然大幅下降,并远低于2015年、2016年增长水平。“表外理财业务纳入MPA监管框架后,其增速越快,所要求的资本充足率就越高,而目前多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接近监管红线。在这种情况下,理财规模增速与表内的广义信贷增速保持一致是比较合理的选择,也就是15%以内的增长水平,这与此前几年银行动辄50%以上的增长水平是不可比拟的。”
曾刚指出,2015年、2016年市场经历较严重的“资产荒”,这不可避免地会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产生影响。考虑到2017年金融层面去杠杆、防风险的主基调,金融市场利率下行的可能性小,或给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带来正面影响,整体收益率水平可能高于2016年。
华创证券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一行三会联合监管及银监会对理财产品监管升级的框架基本搭建完毕,后期包括理财征求意见稿在内的监管制度随时可能出台,监管已成为制约理财产品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利润空间被压缩,部分银行甚至会出现亏损,未来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和理财投资债券规模均会出现边际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