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否五,IPO审核否决率空前。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11月7日举行的两场发审会中,6家上会企业里,仅春秋电子1家过会。“在目前这个节骨眼上,上市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另外,还需要空前的好运气。”北京一位投行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首届“大发审委”正式履职不到一个月,IPO审核通过率仅为56%。
中阅资本总经理孙建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发审委严把质量关,这是对资本市场负责的态度,值得肯定。此外,严格审核实际上也有利于从“鲤鱼跳龙门”的审核制向注册制过渡。
否决率空前
首届“大发审委”正式履职不到一个月,总共审核36家公司,上市“梦碎”的企业就达到13家,还有3家暂缓表决,通过率仅为56%。
11月7日共举行两场发审会,总共审核6家公司,包括尼毕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春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春秋电子”)、国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锦和商业”)。最终,仅春秋电子1家过会。
“上会的游戏规则在于,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打消委员的顾虑,建立合乎逻辑的框架。但是,如果委员本身顾虑比较大,又处于‘宁可错毙不可放过’的非常时期,那就真的‘非言辞所能动也’。”上述投行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上市需要“空前的好运气”。
实际上,第一批经第十七届发审委审核的IPO结果10月17日出炉时,业内就已经嗅到了审核从紧的转向。当时审核5家企业4家通过,壶化股份1家被否。该公司2015年以来业绩趋势性下滑却在最近三个月快速增长,受到发审委委员高度关注。
这是创业板发审委与主板发审委合并以来,“大发审委”的首次运行。证监会10月13日预告审核工作会日程之后,市场对首批审核高度关注,且持乐观态度。证监会也十分重视,在对5家企业的审核当中,发行部副主任郭旭东全部参加。但是略显意外的是,首次审核就有一家被否。
当时有券商内核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IPO项目准备阶段并没有明显变化,依然是坚持“质地好、瑕疵少”的原则进行项目遴选,新一届发审委委员态度趋严,但是否形成趋势还需要多看几次。
从近期项目审核情况来看,严格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上午三家全部被否,委员的手明显紧了。”上述投行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称。
对于本届发审委的审核风格,上会企业也有心理准备。7日下午结果公布之前,一家上会公司的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因为上市,公司事务繁多,公司高管目前都在出差,虽然在准备材料阶段没有特殊要求,但对于审核结果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上会审核的6家企业中,锦和商业是“二次闯关”。此前在2016年第35次主板发审会上被否,时隔一年多,锦和商业重新闯关IPO。锦和商业前一次主要是由于土地使用问题受到质疑。
此次上会之前,业内人士持乐观态度。如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的陈旭光律师就认为,二次上会的企业就像是“高考复读生”,“通过前一次的经验可以总结出公司自身的问题。根据之前的经验,二次上会的公司肯定会做好充足的准备。一般来说,二次上会通过的可能性较大”。但是很遗憾,锦和商业再次折戟。
唯一过会的春秋电子是一家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的企业,春秋电子的产品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行业。春秋电子2014年、2015年、2016年以及2017年1~6月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2.03亿元、12.75亿元、14.65亿元以及7.92亿元,其同期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人民币5669.21万元、8709.37万元、1.47亿元以及7554.48万元。根据其最新招股书,2014年与2015年,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6.61%和78.35%,近两年所有下降,截至2017年6月30日,春秋电子的资产负债率已下降到50.12%。
争议发审新机制
审核越来越严格,是好事还是坏事?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严格把关有利于维护投资者权益,推动资金脱虚向实;但另一方面,否决率过高也是效率损失,是对资源的浪费。
与以往相比,第十七届发审委确实比较特殊。首先,这是主板发审委与创业板发审委合并之后的第一届“大发审委”,对所有企业的审核理念和审核标准都趋于一致;其次,发审委委员的构成有很大改变,根据证监会第十五号公告,总共63名委员,42名专职、21名兼职委员,证监系统内占大多数,构成丰富,除传统的监管、会计、法律方面的委员外,还有稽查、风控等方面的专业人士;第三,审核节奏更快,审核过程更公开。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证监会内部加强了权力约束,包括发审委在内多名证监内部人士落马。特别是近期因为乐视网上市被指造假事件,还牵扯出多名前发审委委员被查的往事。
孙建波对第一财经表示,目前发审委严把质量关,这是对资本市场负责的态度。通过这种严格审核,可以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投资一个企业,辅导上市,不应该是为了让它上市圈钱,而应该是扶植一种对社会有利的商业模式,提高产业竞争力。”他认为,发审委在审核时对业务发展可持续非常重视是有道理的。
在他看来,创投机构也需要摒弃过去孵化一个业务很快上市、很快退出这样的思维,而应该是推动业务、跟随业务向前发展。“这种严格的审核,也给PE(股权投资)、VC(风险投资)等投资机构一个很好的警醒,就是一定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孙建波认为,如果不是基于长期发展、实体运营而进行的投资,这些创投机构未来推出的公司,在规范性和持续性上,都更可能存在瑕疵。
孙建波同时认为,严格审核实际上也有利于从“鲤鱼跳龙门”的审核制向注册制过渡。“无论是美国的注册制还是中国香港的聆讯制度,都是希望给企业一个不断纠错的机会,在审计过程当中去调整,这都需要严格的审核。”他表示,因为审核过松的话,企业随意上市,就不会重视审计和信息披露。
但是,审核严格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如何才能既不“漏网”又不“错杀”?
“对发审委委员来说,否决无责任、过会有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发审委委员一定是倾向于否决而非通过。”上述投行高管对记者表示,目前的审核机制存在明显不顺畅。要想根本解决问题,还是需要推进新股发行制度的注册制改革。(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