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保险机构激进投资,导致业务快进快出、流动性岌岌可危,不断积累流动性风险。11月22日,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金麒麟暨2017保险高峰论坛”上指出保险业现阶段主要矛盾的同时,也批评了监管存在的一些问题,保险监管资源配置必须有大的变化,要“长牙齿”,拒绝监管上的“父爱主义”。
强化严监管
在重塑保险监管方面,黄洪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监管的首要任务是制定科学的游戏规则,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市场主体都在这个公平的竞争环境里面来经营,防止”市场失灵和重大风险积累,最终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在谈及监管资源配置上,黄洪认为,要把监管资源向发现风险、防范风险、处置风险倾斜。据介绍,现在大量的监管资源配置在日常行为监管上,对法人机构风险监管的投入严重不足,对风险不够敏感,一些重大风险不能及时发现。特别是在资本、资金运用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手段,这也是导致一些保险机构产生严重风险隐患的根源。
在风险监管方面,黄洪也坦言,技术、人才、能力也都有较大差距。要履行好监管职责,监管资源配置必须有大的变化,向风险监管、法人机构监管、重大风险处置等领域倾斜。
不过,面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保险业的运用日新月异,金融科技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这对保险监管是个很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黄洪表示,要大力加强保险监管科技建设,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和把握新技术给金融保险业带来的新变化。从监管的实践看,保险监管要“长牙齿”,不能只说不做,要敢于做出不同于市场的独立判断,而不是被市场的意志所左右。要敢于质疑,能够说“不”,拒绝监管上的“父爱主义”,提高依法监管的能力。
惩处力度加大
事实上,今年以来,保险业监管风暴不断袭来,市场乱象暴露无疑。今年上半年,保险业通过企业自查和专项检查整治市场乱象,其中自查发现问题超过1000个,涉及金额近千亿元,同时加大惩处力度,有超过300家保险机构收到了罚单。
4月以来,保监会连续发布“1+4”等多份文件。保监会稽查局副局长杨玉山在9月保监会举办的“1+4”系列文件落实效果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治乱象工作开展以来,保监会针对保险市场主体在偿付能力、产品开发、业务经营、资金运用等方面存在的乱象问题,部署保险机构开展了偿付能力数据真实性自查、车险市场专项整治、自查产品销售宣传、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排查等8项自查工作。
而治乱象工作仍将继续,针对个别影响恶劣、屡犯不改的机构,保监会表态采取顶格处罚。10月26日,保监会连发10份监管函,收到监管函的10家险企包括华汇人寿、中华联合保险集团、利安人寿、信泰人寿、弘康人寿、长江财产保险、华安财保资产管理、鼎和财产保险、安心财产保险、长安责任保险。另外,百年人寿于10月18日收到监管函。据了解,被下发监管函的公司均为在评估中监管评分较低的公司,主要问题集中在公司章程与“三会一层”运作、内控与合规管理、关联交易管理以及股东股权等方面。其中,董事会运作不规范、关联交易管理不合规、内控审计管理弱化、薪酬考核机制不到位四个方面问题较为突出。一位不愿具名的保险公司人士指出,保监会此次发布的监管函是监管首次对涉及关联交易的市场行为直接采取监管措施,体现出关联交易监管从以制度建设为主转变到制度建设与市场行为监管并重的阶段。
近日,农银人寿、交银康联人寿和长城人寿又分别因三款备案的保险产品现金价值计算不合理,现金价值曲线不平滑,不符合一般精算原理,变相突破监管规定等问题被下发监管函,并被要求违规产品退出市场,6个月内禁止申报新产品等。
重塑行业形象
保险行业在方向理念等方面出现的偏差也让黄洪反思,这几年,保险市场乱象和一些问题极大地破坏了市场对保险业的信任。
从我国的保险供给就可以看出,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在区域结构上,2017年1-10月,东部16省市原保险保费收入1.85万亿元,占全国的57.1%;中部8省市原保险保费收入7809.9亿元,占全国的24.1%;西部12省市原保险保费收入6045.1亿元,占全国的18.7%。在业务结构上,人身险中,健康、养老等长期寿险业务发展不足;财产险中,车险占比过高,超过70%,企财险、责任险等专业险种的份额不高。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我国保险业供给不平衡的特点。同时,在养老、医疗、农业、巨灾、责任保险等领域,仍然存在巨大的保障缺口。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保险业和保险监管要消除这些负面影响,要发挥好保险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就需要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人民福祉方面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黄洪指出,“首先就是要为社会和人民提供安全感,是保险服务的基本内涵”。(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