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滕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第十六届滕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大会有关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大会将于4月18日至19日举行,开幕式将在滕州市工人文化宫举办,期间将开展品种展示观摩、专家主题报告、合作签约等系列活动,全面展现滕州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成果。

作为全国马铃薯二季作区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效益最优的县市,滕州马铃薯春秋两季种植面积达70万亩,年产量超260万吨。近年来,该市紧抓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机遇,贯通“产、销、加”链条,构建“科工贸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成功打造全国菜用马铃薯行业的“风向标”。
一是种业创新,良种先行。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滕州马铃薯产业聚焦种业创新,内培外引、引育并举,与中国农科院蔬菜所、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及种薯企业合作,率先建成县级马铃薯组培中心,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先后引入76个优新品种。同时,我们扎根本土培育,“滕育1号”“滕育2号”“界星1号”通过农业农村部新品种登记。在内蒙古建设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市脱毒良种普及率达100%,从源头筑牢了产业根基,为优质高产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种植升级,科技赋能。在种植环节,滕州结合当地气候、光照条件,开发大数据中心及马铃薯指数体系,精准指导种植,创新“两薯一粮”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与新四膜、三膜、二膜盖栽培模式,保证种植温度和湿度,巧抓“时间差”,延长供应期,填补市场空白。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全营养分餐式施肥等技术,实现节水、节肥、节药30%以上,降低了病害发生率。制定8项团体标准、无公害及地标规程,成功创建2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获评“全国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县”,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现代化种植之路。
三是政策护航,规模增效。滕州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紧扣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将马铃薯产业纳入现代产业体系,出台专项规划与12条举措,推广价格保险,实现政策联动,全方位护航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自2000年起,规模化种植面积增长到25万亩,多项产业指标在山东乃至全国名列前茅。滕州地处北纬35度特色农业黄金带,自然条件优越,马铃薯经济效益显著,单位面积收益远超传统作物,上市时间处于市场淡季,价格优势明显,有力带动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四是品牌立势,市场拓局。品牌是产业的名片,市场是发展的舞台。滕州打造以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企业品牌为补充的架构,认证36个“三品一标”,“滕州马铃薯”荣获“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称号,品牌价值超过200亿元。运用“电子标签”实现质量追溯,提升品牌信誉。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建立10万亩直采基地、135座恒温库、800多家中介运销组织,构建完善市场体系,物流网络覆盖全国及70多个海外国家地区,全力打造“买全国、卖全国”的市场格局。
五是产业融合,多元共进。滕州深挖马铃薯产业潜力,放大“马铃薯+”效应,促进产业融合,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建成集生产、展示、旅游、科技于一体的主题文化公园与土豆文化馆,以文化为魂,为产业添彩。目前,滕州正向着全国春马铃薯良种集散、物流仓储、价格形成和产销信息汇集中心迈进,让小小马铃薯释放出多元发展的强大能量。
目前,大会嘉宾邀请、现场布展等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届时,来自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内外薯类专家及行业代表等300余人将齐聚滕州,共商马铃薯产业升级大计,让“金豆豆”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